深市上市公司公告(3月17日)

2025-03-18  来自: 悬式绝缘子 浏览次数: 1

  达实智能002421)公告,全资子公司达实久信近日收到《中标通知书》,将为沪东区域医疗中心新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净化及屏蔽防护专业系统服务,中标金额为9075.33万元。项目涵盖静配中心、EICU、急诊手术室等区域,达实久信将提供自设计至交付的全流程服务。项目中标金额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37%,预计会对公司未来年度的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合肥城建002208)公告称,接合肥市国联资本股权互助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管理人通知,国联基金合伙人安徽国风新材000859)料股份有限公司因战略发展需要,拟终止对国联基金的后续出资并重新签署合伙协议,已出资部分继续按照原协议执行。截止本公告披露日,国风新材已实缴出资3000万元,剩余未出资额共计7000万元;公司已实缴出资2000万元。目前国风新材终止后续基金出资事项尚需履行其股东大会审议流程,公司将持续关注互助基金的后续进展情况,并按照有关规定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月16日,达实智能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达实久信近日收到中标通知书,将为沪东区域医疗中心新建工程项目提供净化及屏蔽防护专业系统服务,中标金额为9075.33万元。该项目位于浦东新区,定位为区域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计划总投资18.67亿元。达实久信将为静配中心、EICU、急诊手术室等提供全流程服务。项目中标金额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37%,预计会对公司未来年度的净利润产生积极影响。

  东方海洋002086)发布异动公告,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2025年3月12日、2025年3月13日、2025年3月14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针对此次波动,公司董事会核实情况如下:未发现前期披露信息有误或需补充处;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可能影响股价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公司及第一大股东不存在应披露未披露事项,且在股票异常波动期间,第一大股东未买卖公司股票;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情形。本公司董事会确认,目前无应披露未披露事项,前期披露信息无需更正补充。经自查不存在违反公平信息披露情形,公司2025年1月22日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截至公告披露日无需修正,公司将持续关注股票价格,提醒广大投资者谨慎决策、注意投资风险。

  华闻集团000793):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华闻”

  华闻集团公告,公司于2025年3月14日收到海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8.1条第(八)项、第9.1.5条以及新旧规则适用的衔接安排第七条,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于2025年3月17日停牌1天,将于2025年3月18日开市起复牌。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股票简称由“华闻集团”变更为“ST华闻”,日涨跌幅限制为5%。

  3月16日,华闻集团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14日收到海南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于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停牌1天,将于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开市起复牌;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股票简称由“华闻集团”变更为“ST华闻”,日涨跌幅限制为5%。主要原因是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

  中青宝300052):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将变更为“ST中青宝”

  3月16日,中青宝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14日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告知书认定的情况,公司披露的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青宝”变更为“ST中青宝”,股票代码仍为“300052”,日涨跌幅限制仍为20%。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开市起停牌1天,自3月18日起复牌。

  3月16日,合肥城建公告称,审议通过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的议案。公司原计划发行股份购买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安徽公共资源交易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但受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及标的公司业绩下滑影响,为维护上市公司和股东利益,公司决定终止此次交易。此次交易尚处于预案阶段,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公司表示,终止本次交易对现有经营和战略发展不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9连板信隆健康002105)公告称,截至3月14日,公司收盘价为12.43元/股,静态市盈率为210.80倍,滚动市盈率为11,212.19倍,市净率为5.08倍。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数据,截至3月14日,公司所属中上协行业分类“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最新静态市盈率36.82倍,滚动市盈率为38.53倍,市净率为2.26倍。公司最新的市盈率、市净率与同行业的情况有较大差异。公司、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本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不存在处于筹划阶段的包括通用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等的并购、重组等重大事项;公司目前主营业务包括自行车零配件、运动器材、康复辅助器材。

  国脉科技002093)公告称,公司居家养老场景AI智能体(AIAgent)相关技术成果尚未形成商业化收入,敬请广大投资者充分关注技术转化周期风险,理性判断投资价值。近期公司股票与同期深证A股指数偏离度较大,且高于同行业公司的同期涨幅,可能存在股价大幅上涨后回落的风险。鉴于股票价格受宏观环境、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郑重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投资。

  国风新材公告称,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有关事项正在有序推进,中介机构正在履行内部审核程序。尚需公司董事会再次审议及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并取得有权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核准,经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和中国证监会予以注册后方可实施。交易能否获得相关部门批准及最终获批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公司正配合各中介机构开展尽职调查、审计、评估等工作,待相关工作完成后,将再次召开董事会审议正式方案等事项,并按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达实智能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达实久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近日收到《中标通知书》,将为沪东区域医疗中心新建工程项目提供净化及屏蔽防护专业系统服务,中标金额为9075.33万元。本次中标项目服务区域涵盖静配中心、EICU、急诊手术室等,达实久信将围绕净化、屏蔽防护及配套内容为其提供自设计至交付的全流程服务。该项目是沪东区域医疗中心新建工程(东方医院沪东院区),位于沪东社区Y000804编制单元11-04地块,定位为区域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计划总投资18.67亿元,床位数600张,用地面积31485.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66331.58平方米。

  东方海洋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情形。经核实,公司未发现前期披露的信息需要更正、补充,近期公共传媒未报道可能或已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公司经营情况及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目前公司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公司于2025年1月22日披露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不存在应修正的情况。

  海洋王002724)发布异动公告,公司股票连续2个交易日内(2025年3月13日、3月14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针对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司对有关事项进行了核查。公司未发现前期披露的信息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未发现近期公共媒体报道了可能或已经对公司股票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未公开重大信息,近期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公司股票异常波动期间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形。经自查,公司不存在违反信息公平披露的情形。截至本公告披露日,上述业绩预计不存在应修正的情况,公司2024年度具体财务数据请以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数据为准。公司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及时做好信息披露工作。敬请广大投资者理性投资,注意风险。

  巨力索具002342)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的情况。经核实,公司前期披露的信息不存在需要更正、补充之处,近期公司经营情况正常,内外部经营环境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不存在关于本公司的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或处于筹划阶段的重大事项。公司于2025年1月22日披露了《2024年业绩预告》,目前公司已披露的业绩预告不存在应修正情况。

  中青宝公告,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9.4条规定:“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本所对其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七)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但未触及第10.5.2条第一款规定情形,前述财务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或者负债科目”,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公告显示,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开市起停牌1天,将于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青宝”变更为“ST中青宝”。

  海默科技300084)公告,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杜勤杰先生的配偶康宁女士、副总裁张雷先生拟增持公司股份,康宁女士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不超过2000万元,增持所需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张雷先生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不超过200万元,增持所需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3月16日,国联水产300094)公告称,关注到相关媒体报道,现澄清如下:公司及公司子公司不存在被央视315晚会现场点名的情形;公司铂金虾仁的“0添加”“无保水剂”、“配料表仅包含虾”的宣传真实准确,不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

  达实智能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江苏达实久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达实久信”)近日收到《中标通知书》,将为沪东区域医疗中心新建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净化及屏蔽防护专业系统服务,中标金额为9075.33万元。本次中标项目服务区域涵盖静配中心、EICU、急诊手术室、DSA中心、内镜手术室、ERCP中心、CCU、PCR中心、手术部、ICU、层流病房等,达实久信将围绕净化、屏蔽防护及配套内容为其提供自设计至交付的全流程服务。

  华闻集团公告,公司于2025年3月14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2025〕1号),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第9.8.1条第(八)项、第9.1.5条以及新旧规则适用的衔接安排第七条,公司股票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股票简称由“华闻集团”变更为“ST华闻”。

  此外,公司股票于2025年3月17日(星期一)停牌1天,将于2025年3月18日(星期二)开市起复牌。

  国联水产发布澄清公告,公司关注公司的相关舆情,有媒体报道称:湛江国联水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子公司被央视315晚会上现场点名。公司铂金虾仁产品突出强调“0添加”“无保水剂”、“配料表仅包含虾”,存在虚假宣传。

  经公司核查,对相关媒体报道的情况澄清如下:公司及公司子公司不存在被央视315晚会上现场点名的情形。上述媒体报道的企业不是公司的关联企业,该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公司铂金虾仁“0添加”“无保水剂”、“配料表仅包含虾”的宣传真实、准确,不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目前该产品在电商平台继续销售。

  华菱钢铁000932)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之下属子公司湖南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拟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现金增资不超过15亿元。公司将根据公开征集情况遴选投资者,确定最终的增资方案,并保持华菱涟钢对电磁材料公司的控制权(持股比例不低于51%),最终持股比例以实际遴选结果为准。

  华菱钢铁公告,公司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简称“华菱涟钢”)之下属子公司湖南涟钢电磁材料有限公司(简称“电磁材料公司”)拟通过公开征集方式引入外部投资者现金增资不超过15亿元。公司将根据公开征集情况遴选投资者,确定最终的增资方案,并保持华菱涟钢对电磁材料公司的控制权(持股比例不低于51%)。本次交易将采取在产权交易机构公开挂牌的方式,投资者及最终增资金额尚不确定。该事项旨在加快推进硅钢项目建设,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根据公告所示,电磁材料公司为硅钢项目建设主体。目前,硅钢一期第一步工程已于2023年6月30日投产,已实现20万吨无取向硅钢成品生产能力;硅钢二期第一步工程正在加快推进,预计2025年内新增20万吨无取向硅钢成品及10万吨取向硅钢成品的生产能力。电磁材料公司2024年生产硅钢成品26.3万吨,产能利用率132%。

  金利华电300069)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金利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为“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主网线路材料第二批框架招标”中标供应商之一,相关货物名称为:35kV-500kV交流玻璃盘型悬式绝缘子,中标金额约为9529.09万元。

  祥鑫科技002965)公告称,近日分别与三度智能、武迪电子签订《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战略合作协议》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战略合作协议》。公司与三度智能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武迪电子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以推动产业发展。此次合作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符合公司的发展规划。但对公司当期业绩不构成重大影响,亦不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

  3月16日晚间,科华生物002022)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高级副总裁CHENCHAO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CHENCHAO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高级副总裁职务,同时一并辞去担任的公司下属子公司其他职务。

  公告显示,CHENCHAO辞职后,将担任公司顾问,继续为公司发展提供咨询与帮助。

  祥鑫科技晚间公告,公司近日分别与三度(佛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度智能”)、深圳市武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武迪电子”)签订了《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战略合作协议》和《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战略合作协议》。为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经平等协商,公司与三度智能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与武迪电子围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开展深度合作,以推动产业发展。

  金利华电晚间公告,2025年3月14日,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其电子商务平台发布了《南方电网公司2024年主网线路材料第二批框架招标项目中标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金利华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为中标供应商之一,中标金额约为9,529.09万元。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为1.83亿元。

  海默科技:董事长配偶、部分高管拟合计增持1100万元至2200万元公司股份

  海默科技晚间公告,公司于2025年3月14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杜勤杰先生的配偶康宁女士、副总裁张雷先生分别出具的《关于增持海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计划的告知函》。本次增持主体计划自2025年3月17日(含本日)起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康宁女士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不超过2,000万元,增持所需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张雷先生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不超过200万元,增持所需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本次增持不设置价格区间。

  3月16日,*ST旭蓝000040)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依法决定对李兆廷立案调查,并于2025年3月15日向李兆廷下发《立案告知书》,标志着对其个人违法行为正式立案。

  2024年5月8日,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ST旭蓝及控股股东东旭集团遭证监会立案;同年9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双方再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中国证监会针对*ST旭蓝及其控股股东的立案调查已形成“双重夹击”。一方面,频繁的监管动作暴露出*ST旭蓝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崩坏,另一方面,也切断了其资本运作的后路。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明确规定,*ST旭蓝及控股股东在被立案调查期间,禁止实施重组上市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这意味着,即便*ST旭蓝仍有保壳意愿,法律层面的硬性约束已切断其通过资产重组“续命”的可能性。

  根据公告,2024年7月5日,*ST旭蓝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责令改正决定,要求公司在六个月内归还非经营性占用资金77.96亿元。责令整改事项的期限已于2025年1月5日届满,*ST未能在整改期限届满前完成整改,股票自1月6日开市起停牌,截至3月5日,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5.27亿元未能完成清收整改,公司股票于3月7日复牌,并自复牌之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根据上市规则,若公司在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完成资金占用整改,公司将因触发规范类退市指标被终止上市。

  3月14日,*ST旭蓝发布公告称,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5.27亿元,清收未有实质性进展,目前未有偿还的实质性方案及明确时间表,公司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

  根据最高法、证监会《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九条的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完成整改。但现实情况却是,公司虽声称“正督促关联方筹措资金”,但公告显示公司“目前未有偿还的实质性方案及明确时间表”,这将直接导致公司不具备进入重整的条件。

  重组与重整常被*st公司当作保壳的救命稻草,但退市风险近在眼前,证监会的接连立案使*ST旭蓝丧失重组资格;另一方面,高达75.27亿元的资金“黑洞”又让潜在重整方望而却步。

  *ST旭蓝的前身可追溯到1994年上市的宝安地产,早期主要从事地产业务。2015年,东旭集团入驻后,*ST旭蓝开始向“新能源+地产”双轮驱动转型,后逐步聚焦新能源与生态环保领域。然而,如今公司却多重危机交织,退市风险高悬。

  截至3月14日,*ST旭蓝已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新股价报0.86元/股,市值不足13亿元。根据交易规则,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2025年1月25日,*ST旭蓝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净利润预亏3亿元-5亿元,由于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是否能如期解决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因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最高96亿元)而使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大幅减少。公司流动负债超77亿元,现金比率仅0.4,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此外,*ST旭蓝因2023年度内控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股票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考虑到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若2024年、2025年财报内部控制继续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将触发叠加实施规范类退市风险的情形。

  盛德鑫泰300881)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常州联泓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常州鑫泰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分别减持不超过793,120股和300,000股,合计减持比例不超过公司剔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后的总股本的1%。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减持期间为自公告发布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

  联合精密001268)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郑梓贤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573,575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47%。减持原因是自身资金需要,减持价格将根据市场价格确定,且不低于发行价。

  熵基科技301330)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精英士君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403.84万股(占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7.2332%),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88.66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1.4873%)。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精英和义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387.49万股(占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7.1490%),计划依法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88.66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1.4873%)。

  中新赛克002912)公告称,持有公司股份107.79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0.6313%)的股东南京市众诀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本公司股份数量累计不超过15.78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本比例0.0924%),计划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进行,本次系部分合伙人个人资金需求。

  3月16日,熵基科技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精英士君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精英和义投资企业(有限合伙)计划在本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分别以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886,600股(不超过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1.4873%)。

  紫天科技300280)公告,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收到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截至2025年3月16日,公司未能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起实施停牌,停牌期限不超过两个月。若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若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会被终止上市。

  紫天科技公告,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收到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截至2025年3月16日,公司未能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起实施停牌,停牌期限不超过两个月。若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若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会被终止上市。

  3月16日,紫天科技公告称,因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福建证监局责令公司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对相关年度报告进行更正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全面审计。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聘请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未向福建证监局提交整改报告。责令改正期限已于2025年3月16日届满,公司未能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开市起实施停牌,停牌期限不超过两个月。若公司在股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的,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的,公司股票可能会被终止上市。

  3月16日,东旭蓝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T旭蓝”)发布公告称,公司实控人李兆廷3月1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依法决定对李兆廷立案调查。

  这已是公司及相关方在近一年时间内第三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此前,2024年5月8日,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ST旭蓝及其控股股东东旭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同年9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二者再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业内人士认为,这不仅暴露出公司治理体系的问题,更为其后续资本运作埋下致命隐患。

  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公司及控股股东在被立案调查期间,禁止实施重组上市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即便公司仍有保壳意愿,法律层面的硬性约束已切断其通过资产重组“续命”的可能性。

  根据公告,2024年7月5日,*ST旭蓝收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责令改正决定,要求公司在六个月内归还非经营性占用资金77.96亿元。责令整改事项的期限已于2025年1月5日届满,*ST旭蓝未能在整改期限届满前完成整改,股票自1月6日开市起停牌。截至3月5日,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75.27亿元未能完成清收整改,公司股票于3月7日复牌,并自复牌之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根据上市规则,若公司在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之日起的两个月内仍未完成资金占用整改,公司将因触发规范类退市指标被终止上市。

  根据最高法、证监会《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九条的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完成整改。

  重组与重整常被*ST公司当作保壳的“救命稻草”,但证监会的立案使*ST旭蓝丧失重组资格;此外,75.27亿元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整改无实质进展导致公司不符合重整条件。

  截至3月14日,*ST旭蓝已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新股价报0.86元/股,市值缩水至13亿元。根据交易规则,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公司将触发交易类强制退市机制而被强制退市。

  此外,公司2024年净利润预亏3亿元至5亿元,公司流动负债超77亿元,现金比率仅0.4,偿债能力几近枯竭。因2023年度内控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公司股票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考虑到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若2024年、2025年财报内部控制继续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将触发叠加实施规范类退市风险的情形。

  2025年3月16日,*ST旭蓝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这已是该公司及相关方一年内第三次卷入监管风暴,叠加75.27亿元资金占用未解、股价连续跌破1元、内控审计“非标”等危机,*ST旭蓝退市警报已然拉响。

  截至3月14日,*ST旭蓝已连续9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新股价报0.86元/股,市值缩水至13亿元。根据交易规则,若连续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公司将被强制退市。

  *ST旭蓝(东旭蓝天)的前身是宝安地产。2015年,东旭集团以23.64亿元收购了宝安地产29.88%的股份,成为其控股股东。

  在东旭集团的推动下,宝安地产开始进行转型,2016年进入新能源行业,2017年置出房地产业务,并更名为东旭蓝天,成为光伏市场的一名“新丁”。

  彼时,东旭集团通过一系列高杠杆资本运作和收购,先后控制了三家上市公司(东旭蓝天、东旭光电和嘉麟杰002486)),拓展了光电显示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硅碳材料、新能源发电及组件、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用药玻包材六大业务板块。

  2019年,东旭集团实控人李兆廷曾以235亿元身家成为“石家庄首富”。然而,随着“杠杆”危机蔓延,李兆廷的东旭“帝国”摇摇欲坠。

  2024年10月11日,ST旭电000413)(东旭光电)因控股股东东旭集团占用资金95.95亿元至今未还。同时其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最终,深圳证券交易所裁定ST旭电终止上市并正式摘牌。退市前,ST旭电曾走出连续27个“一字”跌停,累计跌幅高达74.13%,持有该股的投资者可谓损失惨重。

  *ST旭蓝在2024年7月5日接到了监管机构的整改通知,要求其六个月内归还77.96亿元的非经营性占用资金。但整改期限于2025年1月5日届满时,公司仍有75.27亿元资金未能归还。因此,从2025年1月6日起,*ST旭蓝股票开始停牌,3月7日复牌后,公司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期间,公司的财务状况也持续恶化,2023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0.94%至14.89亿元,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21-2023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实际上,自2019年至2023年,*ST旭蓝净利润累计亏损已超过30亿元。

  2024年,*ST旭蓝净利润预亏3-5亿元,由于公司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及财务公司存款问题是否能如期解决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因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最高96亿元)而使公司2024年末净资产大幅减少,同时,公司流动负债超77亿元,现金比率仅0.4,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在业内人士看来,公司因2023年度内控报告被出具否定意见,股票已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考虑到大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等问题,若2024年、2025年财报内部控制继续被出具否定或无法表示意见,将触发叠加实施规范类退市风险的情形。

  眼下,中国证监会针对*ST旭蓝及其控股股东的立案调查已形成“双重夹击”。

  2024年5月8日,因未按期披露2023年年报,*ST旭蓝及控股股东东旭集团遭证监会立案;同年9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双方再度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5年3月15日,证监会更是直接向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下发《立案告知书》,标志着对其个人违法行为的正式立案。

  频繁的监管动作不仅暴露出公司治理体系的系统性崩坏,更为后续资本运作埋下致命隐患。

  长期以来,重组与重整常被*ST公司当做保壳的救命稻草,但退市风险近在眼前,证监会的接连立案使*ST旭蓝丧失重组资格。根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公司及控股股东在被立案调查期间,禁止实施重组上市或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这意味着,即便公司仍有保壳意愿,法律层面的硬性约束已切断其通过资产重组续命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高达75.27亿元的资金黑洞又让*ST旭蓝潜在重整方望而却步。

  根据最高法、证监会《关于切实审理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第九条的规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利用上市公司为其提供担保的,原则上应当在进入重整程序前完成整改。

  近期,*ST旭蓝虽声称“正督促关联方筹措资金”,但公告显示公司“目前未有偿还的实质性方案及明确时间表”,直接导致公司不符合进入重整条件。

  公告显示,经海南证监局查明,华闻集团采用总额法确认子公司北京国广光荣广告有限公司、天津掌视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互联网广告代充值业务收入,造成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进而导致华闻集团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具体来看,华闻集团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8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83亿元;2022年半年报虚增营业收入5973.61万元,虚增营业成本5973.61万元;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79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79亿元。华闻集团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8.15%、15.86%、23.62%。2024年4月30日,华闻集团发布公告,更正了相关会计差错事项。

  针对上述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海南证监局拟决定对华闻集团给予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华闻集团时任董事长、总裁汪方怀,时任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董事、总裁金日,时任副总裁、国广光荣董事长张小勇,是公司上述三项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拟决定对汪方怀、金日、张小勇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2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罚款。时任财务总监汪波,是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拟决定对汪波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但未触及规则第9.5.2条第一款规定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因此,华闻集团将于3月18日复牌变更为“ST华闻”。

  中青宝同样涉及财报虚假记载。经深圳证监局查明,2019年至2021年期间,中青宝全资子公司宝腾互联与高德信签订采购合同,后与高德信介绍的相关公司签订相同标的的销售合同。高德信将合同款项转给相关公司,经由宝腾互联最终转回高德信,而上述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深圳证监局表示,宝腾互联通过前述虚构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其中,2019年度虚增营业收入3361.32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7.17%,虚增利润833.40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4.96%;2020年度虚增营业收入2809.43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56%,虚增利润698.11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45%;2021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787.83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3.17%。

  针对中青宝涉嫌存在的虚假记载行为,深圳证监局拟决定:对中青宝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青宝董事长李瑞杰、时任宝腾互联总经理张超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青宝总经理李逸伦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青宝财务总监张思群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同样,因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中青宝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3月18日复牌将变更为“ST中青宝”。

  此外,中青宝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还包括对公司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处罚。

  经查明,2023年12月29日,中青宝实际控制人张云霞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于当日被采取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但张云霞、李瑞杰为避免影响中青宝及其关联公司融资等,共同要求中青宝暂不披露。至2024年7月26日,公司才将相关事项予以披露。针对上述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深圳证监局拟对相关责任人及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3月16日晚间,华闻集团、中青宝分别披露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有关公告,根据相关规定,因两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因此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两家公司均将自3月17日开市起停牌1天,自3月18日开市起复牌。复牌后,两家公司的证券简称将分别变为ST华闻、ST中青宝。

  公告显示,两家公司均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且都涉及年报虚假记载。其中,华闻集团涉嫌2021年至2022年期间虚增营收累计超4亿元,中青宝涉嫌2021年至2022年期间虚增营收近8000万元。

  公告显示,经海南证监局查明,华闻集团采用总额法确认子公司北京国广光荣广告有限公司、天津掌视广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展的互联网广告代充值业务收入,造成虚增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进而导致华闻集团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具体来看,华闻集团2021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83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83亿元;2022年半年报虚增营业收入5973.61万元,虚增营业成本5973.61万元;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1.79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79亿元。华闻集团2021年年报、2022年半年报、2022年年报虚增营业收入金额分别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18.15%、15.86%、23.62%。2024年4月30日,华闻集团发布公告,更正了相关会计差错事项。

  针对上述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海南证监局拟决定对华闻集团给予警告,并处以250万元罚款。华闻集团时任董事长、总裁汪方怀,时任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董事、总裁金日,时任副总裁、国广光荣董事长张小勇,是公司上述三项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拟决定对汪方怀、金日、张小勇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120万元、100万元、100万元罚款。时任财务总监汪波,是公司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拟决定对汪波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4年修订)》规定,根据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载明的事实,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但未触及规则第9.5.2条第一款规定情形,公司股票交易触及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因此,华闻集团将于3月18日复牌变更为“ST华闻”。

  中青宝同样涉及财报虚假记载。经深圳证监局查明,2019年至2021年期间,中青宝全资子公司宝腾互联与高德信签订采购合同,后与高德信介绍的相关公司签订相同标的的销售合同。高德信将合同款项转给相关公司,经由宝腾互联最终转回高德信,而上述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

  深圳证监局表示,宝腾互联通过前述虚构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其中,2019年度虚增营业收入3361.32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7.17%,虚增利润833.40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4.96%;2020年度虚增营业收入2809.43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9.56%,虚增利润698.11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5.45%;2021年度虚增营业收入1787.83万元,占当期披露营业收入的5.03%,虚减利润721.39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绝对值的13.17%。

  针对中青宝涉嫌存在的虚假记载行为,深圳证监局拟决定:对中青宝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青宝董事长李瑞杰、时任宝腾互联总经理张超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青宝总经理李逸伦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时任中青宝财务总监张思群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同样,因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财务指标存在虚假记载,中青宝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3月18日复牌将变更为“ST中青宝”。

  此外,中青宝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还包括对公司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处罚。

  经查明,2023年12月29日,中青宝实际控制人张云霞因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并于当日被采取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但张云霞、李瑞杰为避免影响中青宝及其关联公司融资等,共同要求中青宝暂不披露。至2024年7月26日,公司才将相关事项予以披露。针对上述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深圳证监局拟对相关责任人及公司作出行政处罚。

  联合精密发布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郑梓贤持有公司股份629.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89%(已剔除公司回购专用账户中的股份数量,下同),计划在本减持计划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157.36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1.47%)。

  熵基科技发布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精英士君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403.84万股(占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7.2332%),计划依法在本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88.66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1.4873%)。

  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深圳精英和义投资企业(有限合伙)持有公司1387.495万股(占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7.1490%),计划依法在本减持计划预披露公告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以集中竞价和/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88.66万股(不超过公司目前剔除回购专用账户中股份数量后总股本的1.4873%)。

  中新赛克发布公告,持股0.6313%的股东南京市众诀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南京众诀”,曾用名:上海众诀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数量累计不超过15.78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0.0924%),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进行。

  山东矿机002526)发布公告,公司副总经理吉峰先生持有公司股份843.89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47%。吉峰先生计划自公告披露之日起十五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即2025年4月8日至2025年7月7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21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12%。

  招商积余001914)于3月17日发布公告,公司2024年年度权益分配预案内容如下:以总股本105935.03万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4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2.54亿元,不送红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据招商积余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报告称,公司营业收入171.72亿元,同比增长9.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40亿元,同比增长14.24%;基本每股收益盈利0.79元,去年同期为0.69元。

  招商局积余产业运营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从事物业资产管理与运营服务。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基础物业管理、平台增值服务、专业增值服务、资产管理业务。公司作为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是国内A股物业管理行业龙头企业,在机构类物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为客户提供全业态、全价值链、全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在克而瑞物管、中物研协联合发布的“2024中国物业服务综合实力百强企业”排名第3,树立了物业行业服务力风向标。

  中青宝3月16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7日开市起停牌1天,将于2025年3月18日开市起复牌。公司股票自2025年3月18日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青宝”变更为“ST中青宝”;股票代码不变,仍为“300052”;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后,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不变,仍为20%。

  此外,中青宝当晚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14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监管局(简称“深圳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及实际控制人李瑞杰、张云霞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一案,已由深圳证监局调查完毕,深圳证监局依法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作出行政处罚。

  公告称,公司及李瑞杰、张云霞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子公司宝腾互联通过虚构业务,虚增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虚增或虚减利润总额。此外,中青宝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深圳证监局拟对公司及相关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公司股票或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深圳证监局认为,李瑞杰时任中青宝董事长,是公司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对宝腾互联疏于管理,应对公司定期报告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承担相应责任;李逸伦时任中青宝总经理,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未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宝腾互联的管理、控制。二人签字保证公司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未勤勉尽责,均系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张思群时任中青宝财务总监,未对公司收到客户销售回款后马上转出的异常情况予以必要关注,未勤勉尽责,签字保证公司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真实、准确、完整;张超时任宝腾互联总经理,全面负责宝腾互联经营管理,组织宝腾互联配合高德信(深圳市高德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案涉业务,虽在案涉期间未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但其行为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法行为具有直接因果关系。二人系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公告称,针对中青宝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行为,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对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400万元罚款;对李瑞杰、张超给予警告,并分别处以200万元罚款;对李逸伦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张思群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

  此外,中青宝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李逸伦时任中青宝董事长、总经理,系公司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知悉张云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在实际控制人的指使下未组织公司及时披露,是对中青宝上述违法行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高国舟时任董事会秘书,知悉张云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未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公司及时披露,是中青宝上述违法行为的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公告显示,针对中青宝未及时披露实际控制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行为及张云霞、李瑞杰组织、指使信息披露违法行为,依据《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对深圳中青宝互动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给予警告,并处以100万元罚款;对张云霞、李瑞杰处以350万元罚款,其中张云霞承担200万元,李瑞杰承担150万元;对李逸伦给予警告,并处以50万元罚款;对高国舟给予警告,并处以20万元罚款。

  中青宝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500万元至-5000万元,上年同期为-5504.57万元。公司预计2024年全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4200万元至-5700万元,上年同期为-6820万元。

  报告期内,多因素导致中青宝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游戏业务方面,公司在网络游戏业务板块进行大量投入,包括研发新游戏、优化现有游戏、提升用户体验以及拓展游戏市场等方面,积极拓展和深化业务布局。公司数款游戏处于测试、新上线运营阶段,尚未达到盈利平衡。云服务业务方面,成都智算云数据中心、乐山未来城云数据中心、深圳观澜云数据中心全面投入使用,政务云、机房运维外包项目开展,推动收入整体上升,然而受市场竞争及机房全面折旧摊销费用、机房运营维护费用波动等内外部因素影响,云服务业务的盈利规模尚未达到预期。

  3月16日,*ST旭蓝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于2025年3月1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李兆廷立案。李兆廷将积极配合证监会工作,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该事项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点评:又一上市公司实控人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表明监管机构对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的重视。虽然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正常,但此类事件可能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一定影响。*ST旭蓝需确保在调查期间全面配合监管机构,并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以维护公司稳定和股东利益。

  3月14日,宝新能源000690)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华能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叶华能立案。

  点评:宝新能源实际控制人叶华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凸显了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严格监管。此事件可能会影响公司声誉和投资者信心。

  3月14日,协鑫集成002506)公告,全资子公司苏州集成拟与日晟产投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投资成立徐州鑫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5692.31万元。其中,苏州集成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80000万元,持股48.28%;日晟产投以其持有的徐州高新卓曜新能源有限公司90.9570%的股权作价85692.31万元,持股51.72%。协鑫集成将积极协调将高新卓曜部分产线技改升级为BC电池产能,扩充公司BC电池产能供给,抢抓BC市场机遇。

  点评:协鑫集成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深化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展现其对BC电池市场的雄心。此次投资不仅有助于扩充公司产能,还能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竞争力。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长,协鑫集成的这一战略举措有望为其带来更多增长机会。

  3月16日,*ST旭蓝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于2025年3月1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公开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李兆廷立案。李兆廷将积极配合证监会工作,严格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公司生产经营正常,该事项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点评:又一上市公司实控人因涉嫌信息公开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表明监管机构对市场透明度和公平性的重视。虽然公司表示生产经营正常,但此类事件可能对投资者信心产生一定影响。*ST旭蓝需确保在调查期间全面配合监管机构,并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以维护公司稳定和股东利益。

  3月14日,宝新能源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叶华能近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等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叶华能立案。

  点评:宝新能源实际控制人叶华能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证监会立案,凸显了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的严格监管。此事件可能影响公司声誉和投资者信心。

  3月14日,协鑫集成公告,全资子公司苏州集成拟与日晟产投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投资成立徐州鑫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65692.31万元。其中,苏州集成以自有资金认缴出资80000万元,持股48.28%;日晟产投以其持有的徐州高新卓曜新能源有限公司90.9570%的股权作价85692.31万元,持股51.72%。协鑫集成将积极协调将高新卓曜部分产线技改升级为BC电池产能,扩充公司BC电池产能供给,抢抓BC市场机遇。

  点评:协鑫集成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深化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展现其对BC电池市场的雄心。此次投资不仅有助于扩充公司产能,还能利用合作伙伴的资源和技术优势,提升竞争力。随着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长,协鑫集成的这一战略举措有望为其带来更多增长机会。

  嘉麟杰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先生于2025年3月15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编号:证监立案字号)。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和法规,证监会决定对李兆廷先生立案。立案调查期间,李兆廷先生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公开披露义务。

  紫天科技3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收到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截至3月16日,公司未能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3月17日起实施停牌,停牌期限不超过两个月。

  若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若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会被终止上市。

  2024年9月6日,因涉嫌信息公开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紫天科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相关案件正在调查中。

  2025年2月14日,因涉嫌拒绝、阻碍执法,公司及公司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宋庆、总经理李琳、财务总监LIXIANG(李想)及实际履行公司负责人相当职务人员姚小欣等4人收到福建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福建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一百万元罚款;拟对宋庆、李琳、LIXIANG(李想)、姚小欣4人各处以八十万元罚款,并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其中,紫天科技的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首先体现在大额预付账款与存货列示不正确。紫天科技2022年年报披露预付账款8.97亿元,其中子公司福州缘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账面确认了对福建省海峡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预付款8.12亿元。

  但福建证监局调查后发现,海峡星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并未收到过紫天科技预付的任何款项。2023年年报中,紫天科技将上述列示预付给海峡星云8.12亿元的预付款转列为存货,然而,相关凭证无任何原始单据,无进项税发票、入库单、运输单,公司也未能提供任何单据证明上述存货真实存在。

  同时,紫天科技还虚增营业收入。紫天科技2022年确认的短信发送业务收入部分无商业实质。2022年至2023年确认的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应采用净额法核算,实际却采用总额法核算,导致收入虚增。2023年半年报确认的“云计算服务”业务收入相关的项目未开工或验收,导致当期营业收入虚增。

  紫天科技2023年营业收入21.88亿元,总利润3.05亿元,净利润-12.1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2.09亿元。

  3月13日,紫天科发布公告称,公司尚未聘请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未向福建证监局提交整改报告,公司存在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实质性风险。

  3月17日,嘉麟杰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兆廷于2025年3月15日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李兆廷立案。立案调查期间,李兆廷将积极配合证监会的各项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及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紫天科技3月16日晚间公告,公司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收到福建证监局责令改正决定,截至3月16日,公司未能在要求期限内完成整改,根据相关规定,公司股票自3月17日起实施停牌,停牌期限不超过两个月。

  若在停牌后两个月内仍未按要求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并复牌,若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两个月内仍未完成整改,公司股票可能会被终止上市。

  2024年9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紫天科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相关案件正在调查中。

  2025年2月14日,因涉嫌拒绝、阻碍执法,公司及公司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宋庆、总经理李琳、财务总监LIXIANG(李想)及实际履行公司负责人相当职务人员姚小欣等4人收到福建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福建证监局拟对公司处以一百万元罚款;拟对宋庆、李琳、LIXIANG(李想)、姚小欣4人各处以八十万元罚款,并采取十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请投资者注意相关风险。

  其中,紫天科技的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首先体现在大额预付账款与存货列示不正确。紫天科技2022年年报披露预付账款8.97亿元,其中子公司福州缘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账面确认了对福建省海峡星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预付款8.12亿元。

  但福建证监局调查后发现,海峡星云截至2022年12月31日并未收到过紫天科技预付的任何款项。2023年年报中,紫天科技将上述列示预付给海峡星云8.12亿元的预付款转列为存货,然而,相关凭证无任何原始单据,无进项税发票、入库单、运输单,公司也未能提供任何单据证明上述存货真实存在。

  同时,紫天科技还虚增营业收入。紫天科技2022年确认的短信发送业务收入部分无商业实质。2022年至2023年确认的互联网广告业务收入应采用净额法核算,实际却采用总额法核算,导致收入虚增。2023年半年报确认的“云计算服务”业务收入相关的项目未开工或验收,导致当期营业收入虚增。

  紫天科技2023年营业收入21.88亿元,利润总额3.05亿元,净利润-12.10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2.09亿元。

  3月13日,紫天科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公司尚未聘请具备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未向福建证监局提交整改报告,公司存在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实质性风险。